2022年春节时分,中国女足勇夺亚洲杯冠军。时隔16年后再度问鼎亚洲之巅,让广大球迷见证了这支中国女足的不易与坚韧。由于正值新春佳节,中国女足的夺冠给本就阖家团圆的春节氛围增色不少,彼时中国女足的话题与受关注程度更是达到了近些年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时间的流逝,距离中国女足勇夺亚洲杯冠军已经有些时日。人们不禁要问:当初为女足加油的球迷,还在吗?

  

  竞技体育的“饭圈化”

  饭圈,是融媒体时代快速发展衍生而成的一个“代名词”。从网络用语演变而来,是某一个体或团体,或者是一个领域粉丝圈子的简称。同时,“饭圈”的产生也有一定的音译借鉴,由于粉丝、爱好者在英文中翻译为Fan(Fans)。和沙发和咖啡这样的舶来词一样,其发音近似的可以直接音译为“饭”。 因而,粉丝群体叫“饭”,他们组成的圈子叫“饭圈”,饭圈最早被人们所熟知,更多是从电影、电视剧等文艺、演艺行业流传开来的。从追某个明星或乐队的个体,逐渐聚集催生形成了今日所谓的饭圈文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不同行业间的壁垒和界限也变得愈发交融。竞技体育本就是一个极易产生狂热拥护者和爱慕者的领域,因此在竞技体育中其实最不缺乏球迷和球迷群体。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项目,球迷数量的庞大自然也是十分可观的。足球圈中粉丝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无论你是某位球星的“人迷”、亦或是某俱乐部或国家队的“队迷”,实质上都是爱好身份的一种体现。由于球迷群体庞大,不同性别、年龄,甚至是行业身份都决定了每个人有着自己不同的喜好原因。

  

  近些年来,竞技体育也逐渐涌现了许多饭圈文化。就拿年初中国女足夺冠举例,无论是微信朋友圈、微博话题、抖音这样的新兴社交媒体,还是电视、报纸这样的传统媒体,几乎是“刷屏般”的存在。不论你是否身处体育行业,你都会在社交媒体中看到有关庆祝女足夺冠的事例。但是在这样的现象中,你也不乏会看到有些“跟风”的势头。三五好友见面,不聊两句女足夺冠就好像是另一个世界穿越而来的。更有甚者,一些身边从事足球行业的同行由于没有在社交媒体发布有关话题,还会被“质疑”到底是不是真球迷。

  

  随着话题热度的讨论愈见热烈,“真假”球迷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又一次地跃然于眼前。其实真球迷也好、跟风球迷也罢,无形之中都是对于足球行业的一种关注与推动。关注度的越来越高,话题讨论得愈见热烈,都是对中国女足和女足事业的一种促进和提升,这也是女足姑娘和足球从业者更愿意看到的。但是如何持续地关注,其实是更引人深思的。我们无法要求所有人都矢志不渝地坚守热爱,但是如何保持关注,真正做到不因成绩的好坏而追捧或脱粉,我想是对女足姑娘和女足事业的真正帮助。不因火热而追捧,不因困境而贬低,有时候是检验球迷群体的最高标准,但有时也是最基础的门槛。

  

  如果爱,请长情

  一个赛事的发酵、一个事件的过去,势必会造成话题与关注的削减。女足夺冠后,女超联赛紧随其后开赛,人们也将更多地关注转移到了女超的赛场之上。国家队也好、俱乐部也罢,越来越多的球迷开始从中寻找、成为球迷的一分子。女足姑娘的优异表现,也被众多海外俱乐部所关注。

  

  曾经王霜留洋大巴黎,引得无数球迷欢呼。再到如今,中国女足的姑娘们接二连三的收到海外邀请,一个又一个的走出去实现梦想充实自身,这都是关注与拥护带来的积极效应。但是我们如何能够持续性地关注,而不是一时的涌现。这个课题的攻克,相信对于女足姑娘们会有更深远的帮助意义。

  “不曾在你巅峰时慕名而来,也未曾在你低谷时转身离去”。身为球迷群体的我们真正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形之下能够持续地给予关注,我想对于女足姑娘们和女足事业是更为需要的。在这个快速发展,话题不断涌现的快节奏之中,始终如一的坚持显得尤为可贵。

  

  现在,代表未来力量的中国女足小花们正在征战U17女足世界杯,小花们正在用拼搏和坚韧书写着属于她们的明天。进入半程间歇期的女超联赛,也将在不久后重回视野,代表荣耀的舞台也等待着铿锵玫瑰的再度绽放。作为球迷的我们,理应给予她们足够的关注,贡献更长情的热爱。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中国女足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我要反馈